台灣印刷工廠交流論壇

標題: 台灣竟然不适合工業4.0?富士康大咖為你解答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1-9-29 16:56
標題: 台灣竟然不适合工業4.0?富士康大咖為你解答
若是當你走進一家咖啡店,恰好在門口碰到一名咖啡大家,奉告你這家咖啡欠好喝,你可能就會回身拜别。很多國度在成长工業4.0确當下,曾任鸿海团體的富士康國际控股(FIH)行政总裁、两岸科技圈大腕程天纵,他说:台灣不必要工業4.0。這是一句真话,仍是還有解读?而甚麼又是合适台灣成长的路数?

程天纵,一個台灣人都認识的名字,自FIH退休後開启他的第二人生,变身為替創業者解惑、找資本确當红創業导师。

中國當局喊出公共創業、万众立异的计谋,另外一方面,在颁發中國制造2025的计谋,往立异和伶俐制造两端進攻。

但程天纵直言:“創客是小批量出產,工業4.0是大量制造,這两個标语实际上是抵牾的!”同時“我也不認為工業4.0合适台灣。”

先回到工業4.0這件事,在德國于2011年率先于汉诺威展(CeBIT)提出以虚实整合、将制造技能、IT技能连系網际網路為焦点理念的工業進化论後,其他國一呼百诺,不落人後推出雷同的國度级政策,是以台灣有了出產力4.0,中國有了中國制造2025。女用性藥,

為甚麼各經济强权國度都在拚工業4.0,暗地里代表的实际上是话语权的角力,一個领先者但愿創建起别人只能跟随的计谋。

有一個故事也许大师都听過,苹果iPhone率先采纳金属機壳,不但讓消费者惊叹工艺之美,另有一個很首要的财產意义,就是苹果扭转了手機质料的生态圈,苹果的金属機壳是用大量的電脑数值节制东西機(CNC)铣出来的,當iPhone采纳了金属機壳後,也在網站上颁布它的制程,但在苹果颁布以前,他把全世界CNC将来三年的產能全订光,其他手機廠就算想跟進,短時間也没法子有過剩產能可以供货,此外,苹果創建了金属就是美的尺度,塑胶機壳手機立即显得没有质感,這就是财產的带领者但愿跟随者都要遵照他的游戏规格,“只要所有的前提同样,第一永久第1、第二永久第二”程天纵说。

而工業4.0亦是如斯。

德國但愿透過工業4.0,讓相干業者可以跟随,以延续保持其工業强國的上风,但美國、中國怎可愿意颔首。

先领會制造类型。

出產法子按照数目、產物类型的差别大抵可分為四种,第一种是作坊出產(Job Shop),一個师傅重新做到尾把產物生出来,如今的創客就是這类观点。當数目增长後,起头转用批量出產(Batch Process),一個事情站做完後移到下一個事情站继续加工。数目再增长,就進入第三种—装置线(Assembly Line)。数目再大,就酿成第四种—流水线(Continuous Flow)。

每种都有各自的主動化、连網的法子,不是一個工業4.0全数解决。

客岁9月程天纵到奥地利萨尔斯堡加入物联網论坛,同時观光了一家出產大型起重機的百年公司,在做最後组装時,白班只有19位员工履行事情,但這家公司向大师先容了他们的工業4.0、无人搬运車的投資规划,程天纵扣问:你们一天要上物料几回?谜底是两天一次。

“你花几百万欧元,只為了這些,那就是不現实”。此外,外界较不認识的飞機制造,“飞機從起头出產到完成绩在原地就没動過,這怎样工業4.0?”

本来,满天鼓噪暗地里值得沉思的是:“不是所有產物、数目都用工業4.0出產,它并不是全能丹,應當要看產物性子及数目来决议”程天纵直言。

台灣為什麼不合适?

台灣曩昔以制造著名,尽督工廠西移中國,但工場辦理、制程品格的know-h抽真空機,ow一向是台灣的强项,既然工業4.0是要讓出產伶俐化,晋升效力又能实時把握品格及库存,那不恰是台灣必要的吗?

程天纵却有分歧概念。

工業4.0代表甚麼呢?,一是咱们本身的制造是不是要酿成工業4.0?二是在工業4.0内里,咱们可以有几多商機? “從這两方面来看,都不是台灣的菜!”

他進一步诠释,工業4.0是從终极真個贩賣通路、客户定单一起连线到工場制造,但台灣制造現以代工為主,只做制造,互联網很弱,并且没有品牌就没有把握通路,那是在客户手上,但在工業4.0的架構中,台灣缺了不少块,以是不管是鸿海、和硕或廣达等代工場,要進级到工業4.0没甚麼意义,由于你接触不到前真個通路。

那出產装备業者最少可以分杯羹吧?“台灣CNC、機器加工确切很不错,但咱们不是工業4.0财產链的龙头,只能按照人家的请求、界说做立异,能做的只是小立异,而非大冲破”。

除台灣,身為世界工場的中國,更是踊跃推開工業4.0,但創客走的是小批量出產线路,工業4.0是大投資、合适大量制造,是以被程天纵視為是抵牾,不管是新創公司仍是大中小企業,“最首要是產物,没有產物谈工業4.0都是假的。”

巨型工場将消散?

先前台灣堕入赤色供给链的低潮,曩昔的竞争上风点滴消失,但他認為,這是挡不住的趋向,将来可能還會酿成“咖啡色供给链”,由于傍邊國生齿盈利再也不、低廉本钱已逝,企業陸续起头转到印度、印尼設廠,乃至再過20年,迁徙到非洲,就换“玄色供给链”突起。既然是不成挡的趋向,重点就看台灣若何因應。

他斗胆预言:“巨型工場将渐渐崩溃”,“台灣合适的是小型產线”,由于“Everything becomes desktop”。

回首一下汗青,當電脑酿成DT就走入了千家万户,如今很多3D列印機、雷射切割機也酿成desktop(指小型家用的機种),连呆板手臂也起头有desktop版,美國Maker圈有人展現小型的CNC,這些成长出来,代表你的出產线可以微型化、模组化、毗连化,小型出產线将蓬勃而生,就很合适創客利用,這也是台灣的機遇。

实在,認為巨型工場再也不合适台灣的并不是程天纵一人,数年前,和硕董事长孺子贤就曾暗示,台灣不必要再多一家鸿海或和硕,應當多元化成长,台灣没必要样样都朝超大范围(Mega-Scale)成长,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要成长成“巨兽”,為甚麼不把一個技能、產物做到精巧化,或是成长成具有利基的中小型公司。

是以和硕内部多年前就启動多角化谋划,但愿削减電子產物的比例。

台灣不克不及永久寄托供给链上风。

近期IT圈大消息,莫過于英特尔颁布發表全世界撤消10%人力,也就是说,1.2万人将赋闲,一個個财產巨头不敌来得又猛又快的新海潮,虽然英特尔還未到诺基亚、摩托罗拉倒下的惨剧,但仍讓人震動。

程天纵说得直白,台灣供给链不克不及永久寄托供给链,将来產物跟高科技趋向會扭转供给链,能做的就是掌控機遇,起首,必定要思虑下一個大產物(Next Big Product)是甚麼,供给链要随着结構,台灣历来供给链有個成规—只抓大放小,致使危害很高,大客户一垮台就死,心态必需扭转,支撑小創業,不克不及全押在辦事最大客户上。

别的,供给链也要想法子走向產物,比力惋惜的是台灣缺乏產物火車头,若是有两三個火車头動员,就没必要只能随着人家走。

虽然從财產大企業退下,程天纵不减其热忱,而是将時候和丰硕的常识、履历转移到协助創業者跟創客身上,對台灣仍有期许,“工業4.0,咱们没必要盲目跟從,台灣要走小型化、更有弹性的desktop出產,物联網期間的產物有95%没有被發現出来,應當由浩繁的小型出產线加快它的發現。”

海内的企業,又该有怎麼的思虑呢?




歡迎光臨 台灣印刷工廠交流論壇 (http://www.zzled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